最近的生活事件:初到機構的妹妹
阿文喜歡在午後的鋼琴室彈鋼琴,雖然仔細去聽不外乎是日本民謠,或是熟知的兒歌,那一首一首的小星星,春神來了怎知道,在年邁的阿文心中,都是日文發音的旋律。與阿文擦肩而過的長者常常也會在經過時駐足聆聽,甚至一齊哼上兩句,如果有機會的話,也會讚美阿文美麗的琴聲。遇上願意一同聯彈的夥伴,更激發阿文彈出不同的樂曲。阿文熱愛音樂,熱愛眾人一起因著音樂起的共鳴,日復日的下午三點,阿文的琴聲響起…
但是每一天對阿文來說都不是特別的一天,有時候阿文也忘記了時光的軌跡,是過了幾天,還是幾週?相同的生活空間,相同的人事物,相似的生活步調。阿文在中心已經十年了,是機構的元老級人物,打從機構成立,阿文就是第一批入住的居民,從一棟大樓開始到現在三棟大樓連成一片的園區。阿文也把機構看做是自己的家了,一景一物都有熟悉的安全感。只是在這日復日的生活中,阿文漸漸的遺失了具體的時間感。醫生診斷出中度的失智症,症狀並沒有傷害阿文樂觀的個性,阿文能意識到自己在記憶方面的不足,常常請社工提醒自己。
前兩週,我的妹妹從日本搬來這裡,我很高興啊。妹妹以前住日本,我還常常去找她,但是後來就比較沒有機會見面,這裡很方便,她就要搬來。我很忙,我要帶妹妹認識這裡啊。你看,這是大廳,這是咖啡廳,我們的生活規律要跟她說。我最高興喔,就是可以跟妹妹一起參加禮拜,我們以前都一起,上課、在家,都一起啊,去日本也一起。我很習慣也很高興啊,妹妹她也很高興。
阿文跟妹妹的關係是很親近的,同受過類似的日式教育訓練,阿文習慣跟妹妹與日語交談。而過去因為妹妹定居於日本,阿文是常常去日本找妹妹玩的。年少時對日本生活的記憶讓阿文對日本有第二故鄉的親切感,那裡有阿文熟悉的語言、文化,還有最親的妹妹。姐妹倆常常一起吃飯、讀聖經、或是出門旅遊。現在妹妹因為身體微恙也回到台灣,跟阿文一起住在安養中心。阿文覺得自己也有義務要照顧妹妹適應新環境,於是帶著妹妹跟熟悉的工作人員、社工、居民一一的打招呼,一一的介紹妹妹給大家認識,妹妹也客氣的跟大夥問好。阿文感覺到溫馨,也有些新奇,畢竟阿文在這裡已經是長老級的人物了,機構中心的大小事幾乎沒有阿文不清楚的。帶領著妹妹介紹著這一切時,阿文有種在地的驕傲感,好像這裡也已經成了她的家,正帶著最熟悉的家人回家作客一般。
身為大姐,阿文自小就習慣把弟弟妹妹帶在身邊,沒想到年老時,阿文依然是弟妹心中的大姐,照顧著大家。阿文也認為自己要有大姐的責任感,這幾天上課也會特別去敲妹妹的房門邀妹妹一起去,帶妹妹習慣機構的生活,如果沒事的話,阿文幾乎也會多花時間去妹妹的房裡坐坐,陪妹妹聊聊天。也許是阿文給妹妹足夠的安全感,這幾天妹妹幾乎已經與院區的居民交上朋友了,有時候甚至會讓阿文找不到她呢。
但是每一天對阿文來說都不是特別的一天,有時候阿文也忘記了時光的軌跡,是過了幾天,還是幾週?相同的生活空間,相同的人事物,相似的生活步調。阿文在中心已經十年了,是機構的元老級人物,打從機構成立,阿文就是第一批入住的居民,從一棟大樓開始到現在三棟大樓連成一片的園區。阿文也把機構看做是自己的家了,一景一物都有熟悉的安全感。只是在這日復日的生活中,阿文漸漸的遺失了具體的時間感。醫生診斷出中度的失智症,症狀並沒有傷害阿文樂觀的個性,阿文能意識到自己在記憶方面的不足,常常請社工提醒自己。
前兩週,我的妹妹從日本搬來這裡,我很高興啊。妹妹以前住日本,我還常常去找她,但是後來就比較沒有機會見面,這裡很方便,她就要搬來。我很忙,我要帶妹妹認識這裡啊。你看,這是大廳,這是咖啡廳,我們的生活規律要跟她說。我最高興喔,就是可以跟妹妹一起參加禮拜,我們以前都一起,上課、在家,都一起啊,去日本也一起。我很習慣也很高興啊,妹妹她也很高興。
阿文跟妹妹的關係是很親近的,同受過類似的日式教育訓練,阿文習慣跟妹妹與日語交談。而過去因為妹妹定居於日本,阿文是常常去日本找妹妹玩的。年少時對日本生活的記憶讓阿文對日本有第二故鄉的親切感,那裡有阿文熟悉的語言、文化,還有最親的妹妹。姐妹倆常常一起吃飯、讀聖經、或是出門旅遊。現在妹妹因為身體微恙也回到台灣,跟阿文一起住在安養中心。阿文覺得自己也有義務要照顧妹妹適應新環境,於是帶著妹妹跟熟悉的工作人員、社工、居民一一的打招呼,一一的介紹妹妹給大家認識,妹妹也客氣的跟大夥問好。阿文感覺到溫馨,也有些新奇,畢竟阿文在這裡已經是長老級的人物了,機構中心的大小事幾乎沒有阿文不清楚的。帶領著妹妹介紹著這一切時,阿文有種在地的驕傲感,好像這裡也已經成了她的家,正帶著最熟悉的家人回家作客一般。
身為大姐,阿文自小就習慣把弟弟妹妹帶在身邊,沒想到年老時,阿文依然是弟妹心中的大姐,照顧著大家。阿文也認為自己要有大姐的責任感,這幾天上課也會特別去敲妹妹的房門邀妹妹一起去,帶妹妹習慣機構的生活,如果沒事的話,阿文幾乎也會多花時間去妹妹的房裡坐坐,陪妹妹聊聊天。也許是阿文給妹妹足夠的安全感,這幾天妹妹幾乎已經與院區的居民交上朋友了,有時候甚至會讓阿文找不到她呢。
現在的生活:唱唱走走、團體中的自在
在院區的生活規律,阿文嚴格遵守機構的規範與時間行程,這是阿文早期受教育時所訓練起來的團體經驗。阿文在日留學八年,都是寄宿學校的生活,阿文早早的適應了團體生活該遵循的規範與戒律。那時在日本可是嚴格的日式教育,阿文主修家政,對於一個女人該有的技能與形象,阿文是嚴格執行的。這些訓練教育影響了阿文的一生,包括在服侍上帝時保守自己的信仰。到現在九十歲依然可以有規律的生活,阿文很驕傲自己的自律甚嚴讓自己維持一個高品質的體態與生活機能。阿文從日本學校學到的,就是對自己要求,並且不斷的求進步,就算是年邁之時,也不放棄努力生活。
阿文每天的生活從六點展開,阿文堅持一定要由運動開始,起床後在床上稍微的運動肢體,之後參加院區的早操,接著才吃早餐。如果院區有排課程,阿文幾乎都會盡可能的按照這裡的時間表參加課程,不管是聖經導讀、唱詩歌、唱台語歌日文歌、上英文課與或是畫圖課、乃至於歷史,阿文都樂此不疲。良好的視力與聽覺讓阿文參與起來沒有太大的隔閡,阿文曾驕傲的說,自己才沒有老花呢,那看不清楚的時候是因為自己年輕時的近視眼,不過,對於院區安排的課程,阿文都可以從容的跟上進度,也享受其中。
早上的課程參加完畢後,中午吃飽就會睡個午覺到兩點半,接著阿文喜歡下樓來走一走,隨意的與打照面的居民或是工作人員聊天講話,三點就去大廳彈琴。阿文堅持,每天一定要彈琴,也一定要走路運動,如果不是下雨的天氣,阿文還得趁著天黑前比較溫和的日照去曬太陽。阿文深信這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讓自己保持活動。甚至阿文認為心靈也應該保持活動,所以阿文得空就會拿聖經出來閱讀。閱讀聖經讓阿文感受到自己的思慮活動,並且親近上帝。阿文喜歡閱讀,阿文說那是一種腦部的運動,就像身體一樣,腦子也要習慣接受刺激,人體各個部位都一樣,沒用就會退化,要講話要念書,才不會呆掉。雖然,阿文的確越來越容易忘記事情,但對阿文來說這沒有困難,只需要多花功夫把事情記在紙上就沒問題了。
我晚上的時間就輕鬆的看看電視,尤其我喜歡看宗教台,或是轉台轉來轉去。那個牧師講道的節目,讓我可以聽道、思考,我都會跟著禱告,每天都要禱告,敬拜上帝,這樣我才有覺得一天結束的感覺,我會覺得心裡很平安,很舒服,上帝的愛讓我覺得很感恩啦,會有力量喔,哈哈哈哈,會有力量喔。
阿文的手腳、身體律動都很靈活,也讓她一天最喜歡的時光就是早上的體操課。那讓阿文回想到過去選科系時曾想過念體育科,但那時候誰會讓女孩子去念體育科呢?爸爸擔心女孩子念體育科會被笑,覺得那是男生念的科系,就讓阿文去念家事科了。爸爸認為那是比較合適女孩的,學習洗衣縫紉、煮食育兒,這些訓練感覺比較適合女孩也確實把阿文訓練成一個賢妻良母。在嫁給牧師以後,阿文的確勝任這樣的角色。
一天最快樂的時間在彈琴與運動的交錯中流逝,阿文可以獨自享受,不需要別人的陪伴。但這樣的生活對阿文來說都是快樂的,如果有人問阿文生活有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阿文只會笑笑的說,生活很好啊,如果無聊我還可以去睡覺或看電視。對阿文來說,似乎生活中甚少會有煩心的事, 阿文懂得經營,讓自己快樂。
對阿文來說,生活中的食衣住行,都與在日本讀書時受的訓練有關,阿文驕傲於自己身為家政科老師的訓練。在飲食方面,阿文不挑食的,喜歡正常規律的飲食習慣,零食也少吃,大多都跟著院區的飲食在走。阿文認為團體生活就是需要這樣的習慣,從前自己作菜也從不挑剔食材,阿文笑著說就算是苦瓜那樣苦的食物,也是記憶中爸爸最喜歡吃的,從小習慣後那已經是爸爸的味道了,想起來只覺得親切。
住在這裡我都把以前的衣服從士林帶來,這裡很溫暖,都有開暖氣,房間裡都很溫暖啊,不會冷,而且我在日本長大,這裡天氣還比不上過去在日本下雪冷呢,差多了。那時候下雪還有那櫻花,多美麗啊,那櫻花像雪一樣,好多好多,那時候我才十幾歲,最喜歡看櫻花。我不怕冷喔,這裡還沒有日本冷,但我也一樣喜歡啦。
阿文喜歡自己的適應力,在團體生活中,阿文覺得最重要的就是遵守團體的規則。像是在院區其實不像在故居需要整理家務的部分,但阿文依然習慣家事的部分由自己動手,小小幾坪的空間裡,阿文的衣服都是自己手洗的,像是過去受家政科訓練時的嚴格,打掃作菜,洗衣服整理衣服縫衣服等等都還必須經過考試認證。在日本中學五年專科三年,受到日式教育嚴謹的訓練,阿文不僅在舉手投足間展現日式教育的風範,謹守禮儀,阿文傳承了日式文化中努力進取的部分。
年紀大後,阿文感覺身體都還很好,有時候看到院區的居民們受苦於膝蓋關節的不便與疼痛,阿文就替對方感到擔心。阿文認為只要膝蓋疼痛就會因為不想走路不能走路而開始退化,少了運動身體的老化就快了。所幸阿文儘管已經九十幾歲了身體都還滿靈活,膝蓋也還很有力氣,行動上完全可以自主,沒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
社工舉辦的活動阿文總是熱情參加,阿文感覺在這也有好多好朋友。已經居住在這長達十幾年的阿文說,只要沒有吵架就是好朋友,大家也都可以聊天。在這,人是來來去去的,有些人來了一陣子就回家了,有些人則在這裡安息。阿文看過很多,也明白團體中的生活就是這樣,大家維繫著良好的互動與關係,但實則每個人還是有每個人自己的生活,對阿文來說這樣的相處跟做伴是沒有問題的。阿文樂於享受跟大家在一起的感覺,也樂於自己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空間。院區活動多,跟別人的互動機會也不少,大家都看得出來阿文的活躍,尤其是阿文虔誠的信仰,讓阿文每週固定去雙連教會,那裡的教友也是阿文熟悉的人際團體,人人都知道阿文牧師娘的身分,一一向阿文打招呼時,阿文都是熱情又謙和得回應,的確也讓人感到信賴。
我有受教育,在日本她們的教育就是人老了要讓她去住養老院。養老院的概念就是讓年老的人得以安養,也讓孩子有自己獨力的發展空間,我都知道啊,因為我有受教育。有些人沒有受教育就會覺得是被拋棄,這樣不好。有明白事理就會知道,老了要去安養中心。不過像老一代的不知道,就會生氣,那我們有讀書就會知道這樣才對。你看,住在這裡生活很舒服很安心,也很圓滿,如果孩子有空也會來陪我吃飯,有時我也會回去看看她們,就算是過年過節一起過。教育就是這樣,你不可以將錢留一大堆給孩子,成年就要獨立,這就是負責任。我們存錢就是存養老錢,自己要拿來照顧晚年,不要丟給孩子。當然孝順也是要教,但是父母要過自己生活,孩子也要,這很重要,所以年輕就要好好存錢!
阿文每天的生活從六點展開,阿文堅持一定要由運動開始,起床後在床上稍微的運動肢體,之後參加院區的早操,接著才吃早餐。如果院區有排課程,阿文幾乎都會盡可能的按照這裡的時間表參加課程,不管是聖經導讀、唱詩歌、唱台語歌日文歌、上英文課與或是畫圖課、乃至於歷史,阿文都樂此不疲。良好的視力與聽覺讓阿文參與起來沒有太大的隔閡,阿文曾驕傲的說,自己才沒有老花呢,那看不清楚的時候是因為自己年輕時的近視眼,不過,對於院區安排的課程,阿文都可以從容的跟上進度,也享受其中。
早上的課程參加完畢後,中午吃飽就會睡個午覺到兩點半,接著阿文喜歡下樓來走一走,隨意的與打照面的居民或是工作人員聊天講話,三點就去大廳彈琴。阿文堅持,每天一定要彈琴,也一定要走路運動,如果不是下雨的天氣,阿文還得趁著天黑前比較溫和的日照去曬太陽。阿文深信這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讓自己保持活動。甚至阿文認為心靈也應該保持活動,所以阿文得空就會拿聖經出來閱讀。閱讀聖經讓阿文感受到自己的思慮活動,並且親近上帝。阿文喜歡閱讀,阿文說那是一種腦部的運動,就像身體一樣,腦子也要習慣接受刺激,人體各個部位都一樣,沒用就會退化,要講話要念書,才不會呆掉。雖然,阿文的確越來越容易忘記事情,但對阿文來說這沒有困難,只需要多花功夫把事情記在紙上就沒問題了。
我晚上的時間就輕鬆的看看電視,尤其我喜歡看宗教台,或是轉台轉來轉去。那個牧師講道的節目,讓我可以聽道、思考,我都會跟著禱告,每天都要禱告,敬拜上帝,這樣我才有覺得一天結束的感覺,我會覺得心裡很平安,很舒服,上帝的愛讓我覺得很感恩啦,會有力量喔,哈哈哈哈,會有力量喔。
阿文的手腳、身體律動都很靈活,也讓她一天最喜歡的時光就是早上的體操課。那讓阿文回想到過去選科系時曾想過念體育科,但那時候誰會讓女孩子去念體育科呢?爸爸擔心女孩子念體育科會被笑,覺得那是男生念的科系,就讓阿文去念家事科了。爸爸認為那是比較合適女孩的,學習洗衣縫紉、煮食育兒,這些訓練感覺比較適合女孩也確實把阿文訓練成一個賢妻良母。在嫁給牧師以後,阿文的確勝任這樣的角色。
一天最快樂的時間在彈琴與運動的交錯中流逝,阿文可以獨自享受,不需要別人的陪伴。但這樣的生活對阿文來說都是快樂的,如果有人問阿文生活有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阿文只會笑笑的說,生活很好啊,如果無聊我還可以去睡覺或看電視。對阿文來說,似乎生活中甚少會有煩心的事, 阿文懂得經營,讓自己快樂。
對阿文來說,生活中的食衣住行,都與在日本讀書時受的訓練有關,阿文驕傲於自己身為家政科老師的訓練。在飲食方面,阿文不挑食的,喜歡正常規律的飲食習慣,零食也少吃,大多都跟著院區的飲食在走。阿文認為團體生活就是需要這樣的習慣,從前自己作菜也從不挑剔食材,阿文笑著說就算是苦瓜那樣苦的食物,也是記憶中爸爸最喜歡吃的,從小習慣後那已經是爸爸的味道了,想起來只覺得親切。
住在這裡我都把以前的衣服從士林帶來,這裡很溫暖,都有開暖氣,房間裡都很溫暖啊,不會冷,而且我在日本長大,這裡天氣還比不上過去在日本下雪冷呢,差多了。那時候下雪還有那櫻花,多美麗啊,那櫻花像雪一樣,好多好多,那時候我才十幾歲,最喜歡看櫻花。我不怕冷喔,這裡還沒有日本冷,但我也一樣喜歡啦。
阿文喜歡自己的適應力,在團體生活中,阿文覺得最重要的就是遵守團體的規則。像是在院區其實不像在故居需要整理家務的部分,但阿文依然習慣家事的部分由自己動手,小小幾坪的空間裡,阿文的衣服都是自己手洗的,像是過去受家政科訓練時的嚴格,打掃作菜,洗衣服整理衣服縫衣服等等都還必須經過考試認證。在日本中學五年專科三年,受到日式教育嚴謹的訓練,阿文不僅在舉手投足間展現日式教育的風範,謹守禮儀,阿文傳承了日式文化中努力進取的部分。
年紀大後,阿文感覺身體都還很好,有時候看到院區的居民們受苦於膝蓋關節的不便與疼痛,阿文就替對方感到擔心。阿文認為只要膝蓋疼痛就會因為不想走路不能走路而開始退化,少了運動身體的老化就快了。所幸阿文儘管已經九十幾歲了身體都還滿靈活,膝蓋也還很有力氣,行動上完全可以自主,沒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
社工舉辦的活動阿文總是熱情參加,阿文感覺在這也有好多好朋友。已經居住在這長達十幾年的阿文說,只要沒有吵架就是好朋友,大家也都可以聊天。在這,人是來來去去的,有些人來了一陣子就回家了,有些人則在這裡安息。阿文看過很多,也明白團體中的生活就是這樣,大家維繫著良好的互動與關係,但實則每個人還是有每個人自己的生活,對阿文來說這樣的相處跟做伴是沒有問題的。阿文樂於享受跟大家在一起的感覺,也樂於自己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空間。院區活動多,跟別人的互動機會也不少,大家都看得出來阿文的活躍,尤其是阿文虔誠的信仰,讓阿文每週固定去雙連教會,那裡的教友也是阿文熟悉的人際團體,人人都知道阿文牧師娘的身分,一一向阿文打招呼時,阿文都是熱情又謙和得回應,的確也讓人感到信賴。
我有受教育,在日本她們的教育就是人老了要讓她去住養老院。養老院的概念就是讓年老的人得以安養,也讓孩子有自己獨力的發展空間,我都知道啊,因為我有受教育。有些人沒有受教育就會覺得是被拋棄,這樣不好。有明白事理就會知道,老了要去安養中心。不過像老一代的不知道,就會生氣,那我們有讀書就會知道這樣才對。你看,住在這裡生活很舒服很安心,也很圓滿,如果孩子有空也會來陪我吃飯,有時我也會回去看看她們,就算是過年過節一起過。教育就是這樣,你不可以將錢留一大堆給孩子,成年就要獨立,這就是負責任。我們存錢就是存養老錢,自己要拿來照顧晚年,不要丟給孩子。當然孝順也是要教,但是父母要過自己生活,孩子也要,這很重要,所以年輕就要好好存錢!
過去的生活經驗:動物園的家
院區的長者或是工作人員一遇到阿文就喊一聲牧師娘,在有孩子以後就退休的阿文,為上帝服侍已經超過30年,人人都知道阿文對上帝敬拜之虔誠。從小就生長在經濟富裕的環境中,阿文透露出一股良好家教與文化薰陶的氣質,溫婉之餘又不失力量。三個孩子都教育得很好,一男兩女都有自己的生活,阿文笑說自己早就做阿祖了,事事沒牽掛。幾年前大兒子身體較孱弱,先阿文而去,讓阿文受到一些衝擊。這幾年阿文已經釋懷,想著孩子跟丈夫就是先去那一個最後的家,阿文就感到安慰,總有一天阿文知道自己會再見到他們,這份念頭寬慰了阿文不少。
我女兒,在美國做幼稚園老師,喔我們常常出去玩,之前到處出國外旅行,好好玩喔。我先生不在啊,我就常常自己跟團去玩,歐洲幾乎都給我走遍了,我們就是得去看看他們的進步,看人家國外厲害的地方啊。法國兩百年國慶時,我看到遊行,哇好壯觀,好多人。我個子小,但是我還是拼命往前擠,我要去前面看啊。我就去看她們樂儀隊的表演,嘩,那些兵,戴高帽子,好厲害喔。
阿文記不清了,那好多地方去玩時的精采,細數起來讓阿文覺得生活經過了多采多姿後,真的沒有遺憾。那些年日本的同學會一年一次的舉行,阿文也是盡可能的參加,直到身體無法負荷為止。對阿文來說只要經濟上的存款足以自足,阿文都能享受著自己獨立生活的快樂。這也讓阿文在看到機構中的居民時,特別意識到經濟獨立的重要性,這是阿文可以擁有單身且獨立的老年生活,還可以感受到自主自由的基礎。
阿文的生活經驗幾乎都跟經濟上的富足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至少阿文從來不曾需要為生活的侷促感到困窘。童年時因為父親是醫生的關係,家裡有請幫忙整理與煮食的人,生活根本不需要幫忙,媽媽在家管理著幫忙的人,平時也不需要工作。
阿文是家裡的大姐,領著兩個弟弟兩個妹妹,學習跟玩耍都是阿文回憶中美好的一部份。阿文最最記得的是,家裡原本住著日式的小房子,隨著父親的收入,一棟棟的把鄰近的房子買下來,最後成為很大片的院子。父親的病人、朋友人脈都廣,家裡飼有鹿、馬、狗、猴子、雞、小白兔等等的小動物,還有許多的小鳥、畫眉黃鶯、甚至有會說話的九官鳥,感覺就像動物園一樣。阿文帶著弟妹逗著滿院的動物玩,那樣的生活在阿文的童年記憶中生了根。爸爸早起去騎馬回來的樣子,幾乎成了阿文心中的一幅圖畫,屬於家的印象,屬於清晨時父親的形象。
也因為那樣的經濟能力,阿文在初中的時候去日本留學。阿文生在日據時代,大伯整家居住在日本,所以阿文的父親讓阿文坐船去日本念書。有親戚可以依靠讓爸爸很放心,就讓阿文跟堂哥堂姐一塊念書。阿文飄洋過海讀了八年的書,五年制畢業以後,讀家事專科三年,回台灣後專職做家政科老師。
24歲那年,阿文結婚了,當時認識的丈夫是阿姨介紹的。丈夫當時還不是牧師,只是一名傳道士,阿文在婚姻生活中感覺自己更接近上帝。在婚姻的挑戰中,阿文並沒有免於磨合的辛苦。阿文說,自己在家政科的訓練上,對執掌家務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婚姻之路難免充斥著衝突,兩人來自不同的家族,習慣與生活方式都不同,婚姻沒有永遠的幸福與快樂,不快樂的時候也要互相調整。兩個人有不同習慣,都需要互相調整,這是很難的課題。這幾年的婚姻生活讓阿文感激、感恩上帝的賜予,卻也讓阿文深深體悟,其實戀愛時,總覺得看到就去愛,沒有想像到愛是這麼困難的事情,不只是幸福快樂,而是一起生活,習慣需要適應,需要了解也需要接受的願意。
我女兒,在美國做幼稚園老師,喔我們常常出去玩,之前到處出國外旅行,好好玩喔。我先生不在啊,我就常常自己跟團去玩,歐洲幾乎都給我走遍了,我們就是得去看看他們的進步,看人家國外厲害的地方啊。法國兩百年國慶時,我看到遊行,哇好壯觀,好多人。我個子小,但是我還是拼命往前擠,我要去前面看啊。我就去看她們樂儀隊的表演,嘩,那些兵,戴高帽子,好厲害喔。
阿文記不清了,那好多地方去玩時的精采,細數起來讓阿文覺得生活經過了多采多姿後,真的沒有遺憾。那些年日本的同學會一年一次的舉行,阿文也是盡可能的參加,直到身體無法負荷為止。對阿文來說只要經濟上的存款足以自足,阿文都能享受著自己獨立生活的快樂。這也讓阿文在看到機構中的居民時,特別意識到經濟獨立的重要性,這是阿文可以擁有單身且獨立的老年生活,還可以感受到自主自由的基礎。
阿文的生活經驗幾乎都跟經濟上的富足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至少阿文從來不曾需要為生活的侷促感到困窘。童年時因為父親是醫生的關係,家裡有請幫忙整理與煮食的人,生活根本不需要幫忙,媽媽在家管理著幫忙的人,平時也不需要工作。
阿文是家裡的大姐,領著兩個弟弟兩個妹妹,學習跟玩耍都是阿文回憶中美好的一部份。阿文最最記得的是,家裡原本住著日式的小房子,隨著父親的收入,一棟棟的把鄰近的房子買下來,最後成為很大片的院子。父親的病人、朋友人脈都廣,家裡飼有鹿、馬、狗、猴子、雞、小白兔等等的小動物,還有許多的小鳥、畫眉黃鶯、甚至有會說話的九官鳥,感覺就像動物園一樣。阿文帶著弟妹逗著滿院的動物玩,那樣的生活在阿文的童年記憶中生了根。爸爸早起去騎馬回來的樣子,幾乎成了阿文心中的一幅圖畫,屬於家的印象,屬於清晨時父親的形象。
也因為那樣的經濟能力,阿文在初中的時候去日本留學。阿文生在日據時代,大伯整家居住在日本,所以阿文的父親讓阿文坐船去日本念書。有親戚可以依靠讓爸爸很放心,就讓阿文跟堂哥堂姐一塊念書。阿文飄洋過海讀了八年的書,五年制畢業以後,讀家事專科三年,回台灣後專職做家政科老師。
24歲那年,阿文結婚了,當時認識的丈夫是阿姨介紹的。丈夫當時還不是牧師,只是一名傳道士,阿文在婚姻生活中感覺自己更接近上帝。在婚姻的挑戰中,阿文並沒有免於磨合的辛苦。阿文說,自己在家政科的訓練上,對執掌家務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婚姻之路難免充斥著衝突,兩人來自不同的家族,習慣與生活方式都不同,婚姻沒有永遠的幸福與快樂,不快樂的時候也要互相調整。兩個人有不同習慣,都需要互相調整,這是很難的課題。這幾年的婚姻生活讓阿文感激、感恩上帝的賜予,卻也讓阿文深深體悟,其實戀愛時,總覺得看到就去愛,沒有想像到愛是這麼困難的事情,不只是幸福快樂,而是一起生活,習慣需要適應,需要了解也需要接受的願意。
身體的衰老與疾病:阿文忘記了…
2011.04.24今天要去醫院回診.
2011.06.03今天要回士林的家.
2012.05.26………
像這樣的紙條,在阿文的房間中處處都是,阿文的確已經習慣小紙條所提示的每天生活,如果沒有這些紀錄標示出每一天,阿文的生活幾乎是規律到可以不停的複製。但其實每一天的些微不同對阿文來說,並不記憶深刻,這些字條無論是工作人員提醒下寫的,或是阿文自己親手記上的,都讓阿文每天的生活有了些許不同。
有時候阿文的記憶錯置,前幾年的事情或是前幾天的事情,阿文常常是不太清楚的,有時候重複,有時候遺忘。這是阿茲海默症的症狀,越靠近現在的事情越容易忘記,有時候阿文會遁入某種神智狀態是過去回憶經驗的某一段,如果現實中的人提醒阿文,阿文會有種如夢初醒般的朦朧。進住機構11年的生活中,早期阿文是很清楚的,阿文是機構的初始居民,機構諮詢的居民顧問,很受大家夥的仰賴,且因著阿文過去牧師娘的氣質,總讓人信賴,阿文在這個機構事有著一定的地位。隨著阿滋海默症的病程,阿文的退化症狀越來越嚴重,但是僅只於記憶力的層面,阿文在生活照顧上完全可以自理,因為對機構熟悉,所以也不會迷路,甚至可以向新來的住戶展現友好之意,就像新來的妹妹,對阿文也存著依賴之心。
儘管一般來說阿文的機能都能讓她有著高功能的生活水準,但就像今天一樣,阿文還是會有因為記憶力退化而發生的插曲。今天是眾多日子的其中一天,阿文照例來到大廳前的鋼琴座,彈上幾曲日式民謠,離去前阿文突然想到那個手作的茶杯,是友人所贈的小小土坯茶杯,好像就放在琴上,阿文想找卻遍尋不著。阿文向過來經往的每個人說:「你知道嗎?我放在琴上的杯子,被拿走了,那是我一個好漂亮的茶杯呢,不見了,不知道是誰拿走了,怎麼會有人要拿走我的杯子呢?」友善的社工與工作人員會聽阿文抱怨,簡短的安慰,但其實這是重複過好多次的一句話,阿文忘了,早就忘了到底是哪一天遺失了杯子,只是每次談完琴就會想起這個杯子在某一日的午後消失了,而阿文總是記得新鮮的那一日,就像昨日才發生。
阿文的反覆反應出記憶力的衰退,就像前日才領的錢,但阿文就是忘了這件事,還驚慌跑去告訴社工,說是發現錢不見了,擔心被偷了錢,直到社工幫忙在房間找到那筆錢才化解了大家心中的緊張氣氛。這類的事情在阿文的生活中層出不窮,有時候讓阿文很沮喪,但是大多數時候阿文是非常樂觀的。阿文漸漸學習在房間貼上紙條,習慣在自己的作品上寫下日期跟名字,阿文努力讓自己適應記憶力衰退的後果,並且讓自己盡可能的用別的方式提醒自己。
社工說,阿文的病識感很好,所謂病識感,意思是對於自己生病情況的意識知覺程度,阿文能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且嚐試克服生理上的衰敗,這是社工們非常欣然見到的現象,由此也可以看見阿文年輕時的家教與教育程度的良善,讓阿文在適應年老時有能力意識、覺察,且幫助自己。也因為阿文的病識感很好,社工或工作人員在提醒阿文時容易讓阿文接受,阿文也會主動詢問尋求幫助,這些都幫助了阿文的適應歷程。相較之下,否認或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生病的長者就更難以接受到幫助,也更容易受挫折。
除去俗稱失智症的阿茲海默症,阿文的身體機能其實保養的很好,除了一般老人幾乎都會共同有的一些退化性症狀如高血壓、心律不整、視力的退化等,在服藥與照顧下幾乎不會影響阿文的生活。九十幾歲了,能走能跳,不需要助行器也不需要助聽器,生理活動上幾乎也不需要幫助,這是阿文很有福氣的地方。阿文知道自己是非常平安的,也許是神的照顧,阿文確實保有九十歲高齡難有的自我照顧能力。不僅可以自行生活,也沒有行動困難或是感官上的衰退,是有幾次跌倒的經驗,但傷勢都不太嚴重。阿文看著機構時不時傳來熟悉的居民好友跌傷或是漸漸不良於行的消息,阿文打心底感激上帝對她的厚愛。
2011.06.03今天要回士林的家.
2012.05.26………
像這樣的紙條,在阿文的房間中處處都是,阿文的確已經習慣小紙條所提示的每天生活,如果沒有這些紀錄標示出每一天,阿文的生活幾乎是規律到可以不停的複製。但其實每一天的些微不同對阿文來說,並不記憶深刻,這些字條無論是工作人員提醒下寫的,或是阿文自己親手記上的,都讓阿文每天的生活有了些許不同。
有時候阿文的記憶錯置,前幾年的事情或是前幾天的事情,阿文常常是不太清楚的,有時候重複,有時候遺忘。這是阿茲海默症的症狀,越靠近現在的事情越容易忘記,有時候阿文會遁入某種神智狀態是過去回憶經驗的某一段,如果現實中的人提醒阿文,阿文會有種如夢初醒般的朦朧。進住機構11年的生活中,早期阿文是很清楚的,阿文是機構的初始居民,機構諮詢的居民顧問,很受大家夥的仰賴,且因著阿文過去牧師娘的氣質,總讓人信賴,阿文在這個機構事有著一定的地位。隨著阿滋海默症的病程,阿文的退化症狀越來越嚴重,但是僅只於記憶力的層面,阿文在生活照顧上完全可以自理,因為對機構熟悉,所以也不會迷路,甚至可以向新來的住戶展現友好之意,就像新來的妹妹,對阿文也存著依賴之心。
儘管一般來說阿文的機能都能讓她有著高功能的生活水準,但就像今天一樣,阿文還是會有因為記憶力退化而發生的插曲。今天是眾多日子的其中一天,阿文照例來到大廳前的鋼琴座,彈上幾曲日式民謠,離去前阿文突然想到那個手作的茶杯,是友人所贈的小小土坯茶杯,好像就放在琴上,阿文想找卻遍尋不著。阿文向過來經往的每個人說:「你知道嗎?我放在琴上的杯子,被拿走了,那是我一個好漂亮的茶杯呢,不見了,不知道是誰拿走了,怎麼會有人要拿走我的杯子呢?」友善的社工與工作人員會聽阿文抱怨,簡短的安慰,但其實這是重複過好多次的一句話,阿文忘了,早就忘了到底是哪一天遺失了杯子,只是每次談完琴就會想起這個杯子在某一日的午後消失了,而阿文總是記得新鮮的那一日,就像昨日才發生。
阿文的反覆反應出記憶力的衰退,就像前日才領的錢,但阿文就是忘了這件事,還驚慌跑去告訴社工,說是發現錢不見了,擔心被偷了錢,直到社工幫忙在房間找到那筆錢才化解了大家心中的緊張氣氛。這類的事情在阿文的生活中層出不窮,有時候讓阿文很沮喪,但是大多數時候阿文是非常樂觀的。阿文漸漸學習在房間貼上紙條,習慣在自己的作品上寫下日期跟名字,阿文努力讓自己適應記憶力衰退的後果,並且讓自己盡可能的用別的方式提醒自己。
社工說,阿文的病識感很好,所謂病識感,意思是對於自己生病情況的意識知覺程度,阿文能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且嚐試克服生理上的衰敗,這是社工們非常欣然見到的現象,由此也可以看見阿文年輕時的家教與教育程度的良善,讓阿文在適應年老時有能力意識、覺察,且幫助自己。也因為阿文的病識感很好,社工或工作人員在提醒阿文時容易讓阿文接受,阿文也會主動詢問尋求幫助,這些都幫助了阿文的適應歷程。相較之下,否認或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生病的長者就更難以接受到幫助,也更容易受挫折。
除去俗稱失智症的阿茲海默症,阿文的身體機能其實保養的很好,除了一般老人幾乎都會共同有的一些退化性症狀如高血壓、心律不整、視力的退化等,在服藥與照顧下幾乎不會影響阿文的生活。九十幾歲了,能走能跳,不需要助行器也不需要助聽器,生理活動上幾乎也不需要幫助,這是阿文很有福氣的地方。阿文知道自己是非常平安的,也許是神的照顧,阿文確實保有九十歲高齡難有的自我照顧能力。不僅可以自行生活,也沒有行動困難或是感官上的衰退,是有幾次跌倒的經驗,但傷勢都不太嚴重。阿文看著機構時不時傳來熟悉的居民好友跌傷或是漸漸不良於行的消息,阿文打心底感激上帝對她的厚愛。
重要的情感與經驗:婚姻中,需要理解
回憶起人生,阿文覺得人生好長,但如果一定要說一個最重要的人生片刻,阿文想到的,就是自己做過最重要的決定:選擇了先生作為人生伴侶的這段婚姻。
我覺得自己在婚姻中學到最大的體會,就是互相體諒。有的時候難過,有的時候快樂。一開始結婚時,經濟上也好辛苦,也是需要適應喔。上帝給我學習,讓我看到兩個人的磨合,雖然我跟我先生不太吵架,但是信仰上我們會因為不同的理解爭辯。這些不合,也會痛苦,但是,結婚就是要了解對方,就是要練習忍耐與進步。你看,兩個不同環境背景的人,連生活習慣都會不同,怎麼有辦法習慣呢?就必須透過了解來習慣彼此的生活,好的壞的都要知道,了解後還要願意去為對方調整這樣才有效。
不會每樣都快樂,雖然可以全部都很快樂是很有福氣的,但是其實我覺得還是有很多是要去學習跟成長的。
這是阿文經營三十幾年的婚姻之後學到最大的禮物,虔誠的阿文感謝上帝在這路上一路相伴,直到現在年事已高,阿文能透露出一種圓熟的智慧,讓人打從心裡喊她一聲牧師娘的尊敬。這都是對阿文來說好重要好重要的情感與人生智慧,那寬容裡有理解的透徹,映出阿文在信仰的支持下,在生命歷練的旅程中,得到的智慧結晶。
另外一個讓阿文投注的就是信仰的力量,宗教對阿文影響甚鉅,阿文深深相信,做為一個基督徒最要緊的就是要敬拜上帝,要聽上帝說的話,這對阿文來說是重要的。在人生中難免有傷心難過的時候,阿文在這些關口就會緊緊的依靠上帝。先生去世時阿文依靠著上帝,兒子去世時阿文也依靠著上帝,禱告,禱告帶給阿文無比的信心與力量。阿文會對別人說:「宗教的力量對我來說很重要,它帶領我去面對挑戰,面對衝突,面對失落,最後帶我領會幸福。」阿文覺得人生是圓滿的,沒有大好大壞,但是平安,心理生理都好平安,這股平安就是阿文覺得圓滿的地方。
住在這裡感覺很好,我的人生已經有很圓滿的家庭了,我無牽無掛,加上年歲大了,在這裡有團體可以參與,有書念,有音樂演講可以聽,沒什麼好抱怨了。我們老人,就是需要這些課程與學習來刺激自己的腦部,讓自己保持活躍,這樣才不會老,不會呆。我們孩子也都很認真,我們不可以輸給孩子,不能讓孩子笑我們癡呆,變笨。我們自己就要努力,求進步,不可以不求進步,也不可以因為老了就隨便了,我們要積極,也要努力。
阿文感覺這裡一切都已經是最好,有人問阿文會想在家陪孫子享受天倫之樂嗎?阿文會這樣回答:「在家裡看孩子沒動腦反而會癡呆掉,腦部需要刺激! 」在這樣的中心裡生活超過了10年,阿文看過很多不同的長者在適應上有不同的反應,有些怨懟孩子,有些想家想到茶飯不思,有些則是如阿文一般,適應後反而喜歡在這裡生活。阿文說在家裡就是在看房子,孩子們上班上課,家裡就自己一個,像是看著牆壁發愣,如果是看電視就是看著個黑盒子發愣,反而更無趣。阿文更認為如果缺乏刺激,人會變得癡傻,也會被孩子看作沒有智慧,會被看輕。阿文因此更積極照顧自己,藉著閱讀,阿文不讓自己的腦部停下,總是讓自己保持進步。阿文深知腦部的狀況在老化的過程中,就是用進廢退的,必須要靠自己去維持。
阿文的個性嚴謹卻不悲觀,總是可以在平安中找到力量,樂天知足,好像幾乎可以看到阿文靜靜的彈著鋼琴時,整個人散發出一種睿智的光輝,那是一種由心裡深處生出的寧靜。阿文微笑著,像是人生的缺憾與高峰,都化為徐徐的一抹淡定,而淡定中充滿喜樂,來自於心底對生命真正悟透。於是,阿文的微笑可以讓人感覺那是真正的活著。
我覺得自己在婚姻中學到最大的體會,就是互相體諒。有的時候難過,有的時候快樂。一開始結婚時,經濟上也好辛苦,也是需要適應喔。上帝給我學習,讓我看到兩個人的磨合,雖然我跟我先生不太吵架,但是信仰上我們會因為不同的理解爭辯。這些不合,也會痛苦,但是,結婚就是要了解對方,就是要練習忍耐與進步。你看,兩個不同環境背景的人,連生活習慣都會不同,怎麼有辦法習慣呢?就必須透過了解來習慣彼此的生活,好的壞的都要知道,了解後還要願意去為對方調整這樣才有效。
不會每樣都快樂,雖然可以全部都很快樂是很有福氣的,但是其實我覺得還是有很多是要去學習跟成長的。
這是阿文經營三十幾年的婚姻之後學到最大的禮物,虔誠的阿文感謝上帝在這路上一路相伴,直到現在年事已高,阿文能透露出一種圓熟的智慧,讓人打從心裡喊她一聲牧師娘的尊敬。這都是對阿文來說好重要好重要的情感與人生智慧,那寬容裡有理解的透徹,映出阿文在信仰的支持下,在生命歷練的旅程中,得到的智慧結晶。
另外一個讓阿文投注的就是信仰的力量,宗教對阿文影響甚鉅,阿文深深相信,做為一個基督徒最要緊的就是要敬拜上帝,要聽上帝說的話,這對阿文來說是重要的。在人生中難免有傷心難過的時候,阿文在這些關口就會緊緊的依靠上帝。先生去世時阿文依靠著上帝,兒子去世時阿文也依靠著上帝,禱告,禱告帶給阿文無比的信心與力量。阿文會對別人說:「宗教的力量對我來說很重要,它帶領我去面對挑戰,面對衝突,面對失落,最後帶我領會幸福。」阿文覺得人生是圓滿的,沒有大好大壞,但是平安,心理生理都好平安,這股平安就是阿文覺得圓滿的地方。
住在這裡感覺很好,我的人生已經有很圓滿的家庭了,我無牽無掛,加上年歲大了,在這裡有團體可以參與,有書念,有音樂演講可以聽,沒什麼好抱怨了。我們老人,就是需要這些課程與學習來刺激自己的腦部,讓自己保持活躍,這樣才不會老,不會呆。我們孩子也都很認真,我們不可以輸給孩子,不能讓孩子笑我們癡呆,變笨。我們自己就要努力,求進步,不可以不求進步,也不可以因為老了就隨便了,我們要積極,也要努力。
阿文感覺這裡一切都已經是最好,有人問阿文會想在家陪孫子享受天倫之樂嗎?阿文會這樣回答:「在家裡看孩子沒動腦反而會癡呆掉,腦部需要刺激! 」在這樣的中心裡生活超過了10年,阿文看過很多不同的長者在適應上有不同的反應,有些怨懟孩子,有些想家想到茶飯不思,有些則是如阿文一般,適應後反而喜歡在這裡生活。阿文說在家裡就是在看房子,孩子們上班上課,家裡就自己一個,像是看著牆壁發愣,如果是看電視就是看著個黑盒子發愣,反而更無趣。阿文更認為如果缺乏刺激,人會變得癡傻,也會被孩子看作沒有智慧,會被看輕。阿文因此更積極照顧自己,藉著閱讀,阿文不讓自己的腦部停下,總是讓自己保持進步。阿文深知腦部的狀況在老化的過程中,就是用進廢退的,必須要靠自己去維持。
阿文的個性嚴謹卻不悲觀,總是可以在平安中找到力量,樂天知足,好像幾乎可以看到阿文靜靜的彈著鋼琴時,整個人散發出一種睿智的光輝,那是一種由心裡深處生出的寧靜。阿文微笑著,像是人生的缺憾與高峰,都化為徐徐的一抹淡定,而淡定中充滿喜樂,來自於心底對生命真正悟透。於是,阿文的微笑可以讓人感覺那是真正的活著。
特殊事件:無常,先生的離開…
阿文愛惜自己的婚姻生活,生命的體會都來自那段婚姻,對阿文來說,生命的重大裂口也是從那段婚姻中突如其來的意外中發生的。就像對先生的懷念一樣,這個無常的體會對阿文的生命產生衝撞,這些傷痕長久又深刻。
阿文的先生是在一個非常突然的情況下離開的,阿文記得那時候先生才六十幾歲的年紀,正是壯年從職場退下享受生命的時間。孩子大了不需要操心,開始有時間跟阿文享受夫妻的退休生活,虔誠的兩夫妻,夫唱婦隨,年輕時的衝動與衝突都被時光磨碎了,阿文與先生的和諧生活正開始精彩。
阿文永遠記得那個午後,阿文在自己家裡打掃,等先生回家吃晚飯,還煮了先生喜歡吃的紅燒魚,煮了紅燒魚的晚上先生總多吃一碗飯。先生帶著最喜歡的球拍去找球友切磋練球,打乒乓球的時候,是先生覺得最放鬆開心的時候了,以前阿文也曾陪著先生一塊去打乒乓球,阿文還驕傲的看著先生球技過人,常常打贏球友,先生總會為此哈哈大笑,展露孩子氣的一面。
但事發突然,打著打著突然跌倒就沒聲音了,突然倒下去的時候誰也沒料到發生什麼事了,只當他是跌倒。大家過去查看時,才發現狀況不對,送去醫院的時候就斷定已經過世了,醫生說,那是突然的腦溢血。當時阿文非常震驚,簡直不敢相信會這麼突然,完全沒有預兆,那對阿文來說真是晴天霹靂,好端端的去打球,卻再也沒回家了。
阿文曾花了很多時間在適應丈夫離開的悲傷,這麼突然的離開讓阿文一句道別的話也來不及說,來不及說謝謝先生陪自己走一段,來不及說這些年多虧有你。那個悲傷的歷程對阿文來說是多麼不容易,阿文從不可置信,到討價還價,到現在的坦然接受,阿文感覺自己是歷經了重重考驗。在機構住下的人幾乎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心酸血淚,阿文和她們一樣,面對自己生命出現的缺口,一開始都是不能接受的。但是阿文越來越明白,生死無常,遇到了也沒辦法,對阿文來說,宗教的力量給阿文的幫助很大,在傷心難過之餘,阿文學習接受,也漸漸的從信仰中找到答案。阿文認為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所幸上帝讓她知道最後的歸處,既然已經知道他會去哪裡了,就不會覺得困惑。先生是位盡責的牧師,阿文知道他將去天堂享樂。
這一段悲傷的歷程在阿文的生命中占據重要的份量,也與阿文對上帝的信仰緊緊結合。九十歲的阿文呈現生命經過磨難後的清醒,儘管阿文常常忘記自己的東西,忘記時間,忘記上一句講的話,但阿文功能的消退不能遮掩阿文對生命瞭解的深度。悲傷,忘記了;痛苦,忘記了;想念,忘記了;但阿文記得,阿文記得身為一個人,走完一生所面對的一切,都會變成接受,並且帶來向上努力的動力。
阿文的先生是在一個非常突然的情況下離開的,阿文記得那時候先生才六十幾歲的年紀,正是壯年從職場退下享受生命的時間。孩子大了不需要操心,開始有時間跟阿文享受夫妻的退休生活,虔誠的兩夫妻,夫唱婦隨,年輕時的衝動與衝突都被時光磨碎了,阿文與先生的和諧生活正開始精彩。
阿文永遠記得那個午後,阿文在自己家裡打掃,等先生回家吃晚飯,還煮了先生喜歡吃的紅燒魚,煮了紅燒魚的晚上先生總多吃一碗飯。先生帶著最喜歡的球拍去找球友切磋練球,打乒乓球的時候,是先生覺得最放鬆開心的時候了,以前阿文也曾陪著先生一塊去打乒乓球,阿文還驕傲的看著先生球技過人,常常打贏球友,先生總會為此哈哈大笑,展露孩子氣的一面。
但事發突然,打著打著突然跌倒就沒聲音了,突然倒下去的時候誰也沒料到發生什麼事了,只當他是跌倒。大家過去查看時,才發現狀況不對,送去醫院的時候就斷定已經過世了,醫生說,那是突然的腦溢血。當時阿文非常震驚,簡直不敢相信會這麼突然,完全沒有預兆,那對阿文來說真是晴天霹靂,好端端的去打球,卻再也沒回家了。
阿文曾花了很多時間在適應丈夫離開的悲傷,這麼突然的離開讓阿文一句道別的話也來不及說,來不及說謝謝先生陪自己走一段,來不及說這些年多虧有你。那個悲傷的歷程對阿文來說是多麼不容易,阿文從不可置信,到討價還價,到現在的坦然接受,阿文感覺自己是歷經了重重考驗。在機構住下的人幾乎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心酸血淚,阿文和她們一樣,面對自己生命出現的缺口,一開始都是不能接受的。但是阿文越來越明白,生死無常,遇到了也沒辦法,對阿文來說,宗教的力量給阿文的幫助很大,在傷心難過之餘,阿文學習接受,也漸漸的從信仰中找到答案。阿文認為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所幸上帝讓她知道最後的歸處,既然已經知道他會去哪裡了,就不會覺得困惑。先生是位盡責的牧師,阿文知道他將去天堂享樂。
這一段悲傷的歷程在阿文的生命中占據重要的份量,也與阿文對上帝的信仰緊緊結合。九十歲的阿文呈現生命經過磨難後的清醒,儘管阿文常常忘記自己的東西,忘記時間,忘記上一句講的話,但阿文功能的消退不能遮掩阿文對生命瞭解的深度。悲傷,忘記了;痛苦,忘記了;想念,忘記了;但阿文記得,阿文記得身為一個人,走完一生所面對的一切,都會變成接受,並且帶來向上努力的動力。
暮年感受:我們是老人了..而你們還年輕
因為是教會辦的安養中心,阿文在有空房的初始就過來住了,阿文把這個決定歸因於過去教育的學習。在專科時,阿文主修家政,當時日本的教育就把養老院的制度帶給年紀輕輕的阿文。阿文看到日本是如何的推行養老的制度,也明白對於日本社會結構中,對每個社會角色有著比台灣更鮮明的角色規範,做丈夫的,做兒子的,做太太的,都有其合適的社會行為表現。高齡化更甚台灣的日本,在遠早於台灣好多年前就開始規劃養老的制度與社會結構,也因此日本的老人比起台灣老人更能接受安養中心的制度,發展與規模都比台灣還要來的完善。
受到日式教育的阿文從善如流的接受了這份教育給她的激盪,就像是阿文接受家政科的訓練一樣,阿文認為嚴格的要求自己追求卓越是對的,一旦阿文認為這個制度是合適的,阿文就會去遵守。住進養老院的決定是阿文自己的決定,孩子們甚至會擔心阿文自己一個人住進來不放心,但阿文從年輕就已經在心中做了決定,知道自己以後一定也會去住養老院,所以只要說服孩子放心,對阿文來說遷居至此是沒有太多問題的,心理上的適應也比一般的長者來的容易。
像阿文這樣自己決定入住,並且自發性遷居的居民,在中心不是沒有,但是比例數上的確比較少。阿文聽過好多居民抱怨過來養老院所意味著的可怕意象,諸如被遺棄、被遺忘、被忽略等等,就像是阿文聯想到自己的媽媽。阿文看到這些感到悲痛的居民,就會想到如果是自己媽媽的話,也會覺得養老院不好,好像意味著被丟在這裡,子孫不孝,家庭不美滿幸福。
阿文可以理解時代觀念就是這樣,不喜歡父母有被小孩趕到養老院的感覺,但阿文堅信過去老師有教過自己的教育,讓她不覺得排斥。
住在這裡以後,阿文就更明白自己的教育成功之處。阿文總覺得孩子長大以後就要教孩子獨立,自己的錢要自己留下來,讓孩子們有職業獨立的空間,讓她們有她們的生活,自己也要過自己的。這種獨立式的思考與信念,讓阿文可以對孩子放心,且安於在中心經營自己的生活。阿文笑著說雖然孩子也要孝順,多少要奉養父母,但是我會認為每個人都要能獨立按照自己的經濟來過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自己身為媽媽也是一樣,如果完全靠孩子來養來照顧,卻不負起責任自己努力生活的話,那也是讓孩子很辛苦的部分。
阿文總是以追求進步的眼光看待自己,期待自己就算老了也要認真努力,不要輸給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人老了什麼都不懂了,這樣就會越來越沒用。日式教育中對自己要嚴格,聽取老師教導的部分一直影響著阿文,阿文相信人無論如何,都就要好好的去做,好好的去學習。這樣的價值觀讓阿文在中心住了11年,卻依然保有對各式課程的興趣,努力提醒自己去上課並且把學習帶回去,就算記憶力越來越退化,越來越沒有從前快速的反應,但卻依然保有學習的熱情。
儘管阿文是如此坦然與正向的看待老化,並且持續不懈的想要保持熱情與活力,但是在阿文的內在也明白,人老化的感覺真是不好受。年輕的阿文是非常好勝的,所有表現都很出色,也總是讓自己努力再努力,這種努力後的卓越回饋了阿文對自己的信心,也養成了阿文努力不懈的幹勁。但是年老,年老是一個就算你拼命努力也無法阻止自己退化的過程。漸漸的,感到再怎麼努力也會落後、會健忘、會力不從心,這樣的感覺幾乎是共同發生在每個面臨老化的人心中。這種對青春年華,健康機敏的遺憾與痛,常常讓人喘不過氣來,努力,好像越來越沒有效果了。
尤其是看到年輕人對待長輩的方式,特別讓阿文有感覺。儘管阿文的能力在老化的過程中並未受到太大的傷害,但阿文知道年輕人是怎麼看待老人的。有時她也感受到老人就是一群沒人感興趣的人,感受到外界對於對老人的輕視、無禮、與瞧不起的感覺。阿文總因此提醒自己要保持努力,別任由孩子或是外界看輕了。
我呢,想對大家說,對於老人要溫柔,需要了解老人的程度,耐心的好好的教他,不要看輕他。人老了會變慢,也容易忘記,這都不是她們願意的。人只要越擔心就越不敢做事情,越害怕,就像孩子一樣,一開始教可能都教不會,那不是因為孩子笨,是因為他還需要時間。我看有些年輕人對長輩沒耐心,這樣不好,要溫柔,長輩也會教你很多東西,他們也有很多智慧。
阿文已經做阿祖了,自己也當過晚輩,對阿文來說,兩代的人要相處就是需要溫柔體貼與尊重。每一個人都會有些事情可以學習,老人能給的就是經驗與智慧。這種互相是阿文感受到很美好的部分,孩子跟孫子給阿文的回饋,讓阿文覺得關係圓滿,而圓滿讓阿文的笑容似乎展現了一種平衡的溫暖,讓阿文在忘記世間的煩憂時,溫柔的心卻依然散發光芒。
受到日式教育的阿文從善如流的接受了這份教育給她的激盪,就像是阿文接受家政科的訓練一樣,阿文認為嚴格的要求自己追求卓越是對的,一旦阿文認為這個制度是合適的,阿文就會去遵守。住進養老院的決定是阿文自己的決定,孩子們甚至會擔心阿文自己一個人住進來不放心,但阿文從年輕就已經在心中做了決定,知道自己以後一定也會去住養老院,所以只要說服孩子放心,對阿文來說遷居至此是沒有太多問題的,心理上的適應也比一般的長者來的容易。
像阿文這樣自己決定入住,並且自發性遷居的居民,在中心不是沒有,但是比例數上的確比較少。阿文聽過好多居民抱怨過來養老院所意味著的可怕意象,諸如被遺棄、被遺忘、被忽略等等,就像是阿文聯想到自己的媽媽。阿文看到這些感到悲痛的居民,就會想到如果是自己媽媽的話,也會覺得養老院不好,好像意味著被丟在這裡,子孫不孝,家庭不美滿幸福。
阿文可以理解時代觀念就是這樣,不喜歡父母有被小孩趕到養老院的感覺,但阿文堅信過去老師有教過自己的教育,讓她不覺得排斥。
住在這裡以後,阿文就更明白自己的教育成功之處。阿文總覺得孩子長大以後就要教孩子獨立,自己的錢要自己留下來,讓孩子們有職業獨立的空間,讓她們有她們的生活,自己也要過自己的。這種獨立式的思考與信念,讓阿文可以對孩子放心,且安於在中心經營自己的生活。阿文笑著說雖然孩子也要孝順,多少要奉養父母,但是我會認為每個人都要能獨立按照自己的經濟來過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自己身為媽媽也是一樣,如果完全靠孩子來養來照顧,卻不負起責任自己努力生活的話,那也是讓孩子很辛苦的部分。
阿文總是以追求進步的眼光看待自己,期待自己就算老了也要認真努力,不要輸給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人老了什麼都不懂了,這樣就會越來越沒用。日式教育中對自己要嚴格,聽取老師教導的部分一直影響著阿文,阿文相信人無論如何,都就要好好的去做,好好的去學習。這樣的價值觀讓阿文在中心住了11年,卻依然保有對各式課程的興趣,努力提醒自己去上課並且把學習帶回去,就算記憶力越來越退化,越來越沒有從前快速的反應,但卻依然保有學習的熱情。
儘管阿文是如此坦然與正向的看待老化,並且持續不懈的想要保持熱情與活力,但是在阿文的內在也明白,人老化的感覺真是不好受。年輕的阿文是非常好勝的,所有表現都很出色,也總是讓自己努力再努力,這種努力後的卓越回饋了阿文對自己的信心,也養成了阿文努力不懈的幹勁。但是年老,年老是一個就算你拼命努力也無法阻止自己退化的過程。漸漸的,感到再怎麼努力也會落後、會健忘、會力不從心,這樣的感覺幾乎是共同發生在每個面臨老化的人心中。這種對青春年華,健康機敏的遺憾與痛,常常讓人喘不過氣來,努力,好像越來越沒有效果了。
尤其是看到年輕人對待長輩的方式,特別讓阿文有感覺。儘管阿文的能力在老化的過程中並未受到太大的傷害,但阿文知道年輕人是怎麼看待老人的。有時她也感受到老人就是一群沒人感興趣的人,感受到外界對於對老人的輕視、無禮、與瞧不起的感覺。阿文總因此提醒自己要保持努力,別任由孩子或是外界看輕了。
我呢,想對大家說,對於老人要溫柔,需要了解老人的程度,耐心的好好的教他,不要看輕他。人老了會變慢,也容易忘記,這都不是她們願意的。人只要越擔心就越不敢做事情,越害怕,就像孩子一樣,一開始教可能都教不會,那不是因為孩子笨,是因為他還需要時間。我看有些年輕人對長輩沒耐心,這樣不好,要溫柔,長輩也會教你很多東西,他們也有很多智慧。
阿文已經做阿祖了,自己也當過晚輩,對阿文來說,兩代的人要相處就是需要溫柔體貼與尊重。每一個人都會有些事情可以學習,老人能給的就是經驗與智慧。這種互相是阿文感受到很美好的部分,孩子跟孫子給阿文的回饋,讓阿文覺得關係圓滿,而圓滿讓阿文的笑容似乎展現了一種平衡的溫暖,讓阿文在忘記世間的煩憂時,溫柔的心卻依然散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