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福祉研究專欄]-成功老化
進入老年是每個人都會經歷到的人生階段,「老化」並非單指衰退或疾病的意義,而係一種自然形成且必須的過程。人的老化包括隨著年齡增長產生「自然老化」,以及過三十歲後各種生理器官功能開始衰退的「生物老化」,或面對社會壓力與逐漸衰老產生力不從心之「心理老化」,以及社會對老人的刻板印象,使得老人逐漸脫離社會活動產生之「社會老化」等四種分類。由於人類生理上的自然衰老,需逐漸面對疾病的增加、應對能力減弱、反應力降低、生活壓力增加與社會風險的提高,而在其生活模式上產生影響與改變。世界衛生組織或許多學者將「老化」定義為:『老化係指一個人身體的組成隨著時間形成而產生自然改變的過程』,這種過程是漸進的,亦是所有生命有機體對個人功能和外界反應時皆會產生的現象,同時影響著和社會環境的互動。
陳燕禎(2007)針對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認為需要以不同的照顧狀況做分類,例如:完全健康與慢性病但仍獨立自主的老人,最需要的是社會參與健康活動;而生活部分需依賴他人照顧或完全協助的老人,則以照顧問題最為重要。同時其認為年齡所呈現的是一種社會意義與概念,會隨著各國不同的社會文化和階段而有不同的差異,使得過去老人的生活形態、社會依賴度或老化經驗,和現今的老人或未來的老人相比,都會有不同的差異。「成功老化」,是人人想達到的目標,但「成功」的定義為何,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價值與標準。陳燕禎(2007)於《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一書中提到,成功老化是由個人的努力與選擇所實現的,當一個人對於生理(身體)、心理和社會三者均能保持均衡和諧的狀態,則可達到成功老化的目標;同時,若能同時存在「避免疾病和身心障礙」、「主動積極的社會參與」、以及「高認知及身體高功能的發揮」,將可達到成功老化的模式。故政府決策者、環境規劃者或老人專業服務工作者等,不論是在制定老人福利政策、老人科技福祉產品研發或城市規劃等,都必須具備老年相關的專業知能與了解,才能夠真正掌握及達到使用者的需求與服務,以締造成功的老年生活與友善環境。
事實上,一個有意義與成功的老年生活,最重要的就是以積極與正面的態度面對和接受老化的事實,當排除心理、生理與社會障礙後,應重新調整與評估自我的老年生活,藉以整合個人價值與生活目標,對於老人而言,保持年老時的個人自尊、維持生活的意義和安適狀態,是其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感的來源,同時學習積極開放的老人人生,也是達到成功老化的關鍵因素。
以上內容整理自《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之台灣老人問題與老人福利(作者:陳燕禎)
陳燕禎(2007)針對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認為需要以不同的照顧狀況做分類,例如:完全健康與慢性病但仍獨立自主的老人,最需要的是社會參與健康活動;而生活部分需依賴他人照顧或完全協助的老人,則以照顧問題最為重要。同時其認為年齡所呈現的是一種社會意義與概念,會隨著各國不同的社會文化和階段而有不同的差異,使得過去老人的生活形態、社會依賴度或老化經驗,和現今的老人或未來的老人相比,都會有不同的差異。「成功老化」,是人人想達到的目標,但「成功」的定義為何,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價值與標準。陳燕禎(2007)於《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一書中提到,成功老化是由個人的努力與選擇所實現的,當一個人對於生理(身體)、心理和社會三者均能保持均衡和諧的狀態,則可達到成功老化的目標;同時,若能同時存在「避免疾病和身心障礙」、「主動積極的社會參與」、以及「高認知及身體高功能的發揮」,將可達到成功老化的模式。故政府決策者、環境規劃者或老人專業服務工作者等,不論是在制定老人福利政策、老人科技福祉產品研發或城市規劃等,都必須具備老年相關的專業知能與了解,才能夠真正掌握及達到使用者的需求與服務,以締造成功的老年生活與友善環境。
事實上,一個有意義與成功的老年生活,最重要的就是以積極與正面的態度面對和接受老化的事實,當排除心理、生理與社會障礙後,應重新調整與評估自我的老年生活,藉以整合個人價值與生活目標,對於老人而言,保持年老時的個人自尊、維持生活的意義和安適狀態,是其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感的來源,同時學習積極開放的老人人生,也是達到成功老化的關鍵因素。
以上內容整理自《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之台灣老人問題與老人福利(作者:陳燕禎)